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北宋王朝的币材基地紫金山与上杭县城的开发

2022-09-06 18:03:10 2720

摘要:上杭紫金山,古称金山,根据现代各种文献考证,金山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初年开始产金炼铜,逐步成为北宋王朝重要的币材基地之一。南宋末年(1259年)编纂的《临汀志》记载:金山,在上杭县北。有石峰并立,号“双髻山”。...

上杭紫金山,古称金山,根据现代各种文献考证,金山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初年开始产金炼铜,逐步成为北宋王朝重要的币材基地之一。南宋末年(1259年)编纂的《临汀志》记载:金山,在上杭县北。有石峰并立,号“双髻山”。康定间,产黄金,故名。“金山下,水清可爱,暑月如冰霜。”这个诗情画意的语句,出自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宰相李吉甫编纂的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对于福建紫金山的最早记载。从这个历史记载不难得出结论,早在唐代中叶,先人就已认识到了金山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矿产资源,并开始着手开发利用。

1.金山是北宋王朝重要的币材基地

到了北宋初年,金山作为全国重要的金铜货币材料基地,就隆重登台了。北宋朝廷实行重商政策,城市开始繁华,工商业得到大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大为增加,朝廷铸钱与日俱增。宋太宗至道年间(995-997)每年铸钱80万贯,至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增至125万贯,景德末年(1007年)183万贯,到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达到了顶峰,元丰三年(1080年)为506万贯,相当于宋初的6倍、唐代铸钱最高峰的20倍(参见漆侠《宋代经济史》1069页)。李约瑟、黄宇仁在《中国社会的特质——一个技术层面的诠释》论及中国货币经济时说,中国有2000年的铜币流通史,在其产量达到最高点的北宋,每年铸币达50亿枚。如今,宋代铜钱是中国历代货币中品种最多、版别最繁复的钱币。对于金银铜等货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北宋的采矿业。朝廷实行较为合理的采矿政策,矿业生产发展迅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福建汀州金山的坑冶开发全面展开。金山是北宋初年全国11个金冶之一。据《宋史·食货志·坑冶》、《文献通考·征榷》记载:北宋初年全国产金地分为登、莱、商、饶、汀、南恩等6州,共11金冶。史料记载:金山康定间(1040年)产金,至皇佑时(1049-1053年),中书备对贡金之167两(注:折合5219克)。金山同样是北宋铜冶重要基地。《宋史·食货志·坑冶》《文献通考·征榷·坑冶》记载:铜产饶、处、建、英、信、汀、漳、南剑八州,南安、邵武二军,有三十五场。而这35个铜冶矿场,汀州就有3个,分别是金山场、赤水场、钟寮场,其实都属于金山同一个矿脉。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矿冶专家统计,金山古代黄金矿石的采掘总量为40-50万吨,黄金总产量大概在200-300公斤。至于铜金属的出产数量就更为庞大,为北宋铸钱供应了大量铜材。

2.作为矿业专家文人风水师三位一体的郭福安

宋真宗末年(1022年),一个名叫郭福安的青年,受朝廷敕命,举家从江西抚州赶赴福建汀州,到上杭钟寮场任盐铁司“承事郎”一职,全权监督整治该地金、铜矿开发与冶炼。郭福安到任后,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与当地技工一道改进开采和金铜冶炼技术,使当地金铜产量大增。郭福安因常年奔波于金山山麓,经常登上金山灵山顶,极目远眺,心旷神怡。晴空万里时节,郭福安发现金山南面汀江“三折回澜”,缠绵悱恻之处,有方圆十里的川字形大盆地,地势平坦恢宏,草木莽莽苍苍,汀江之水飘然缠腰而过,是一块妙不可言的风水宝地,不禁怦然心动。郭福安任满后,不再回抚州,义无反顾地携带家眷,披荆斩棘开发汀江盆地,创建家园,后人取名为郭坊村。

承事郎,文散官名。宋始置,为文官第二十三阶,正八品,相当于唐的征事郎。元丰改制用以代大理评事,为状元及第、宰相任子之初官,后定为第二十九阶。金正八品下。明升为正七品初授之阶。

郭福安作为一个八品文官,毫无疑问是一个已经获得科举功名的文人。在北宋时期,文人钻研风水术乃是一个时尚。中国风水术起源古老,源远流长。但是,在唐代以前,风水只是封建帝王的专利,民间鲜见流传。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管灵台地理事的杨筠松在黄巢攻破京城后,来到赣南的兴国三僚村定居带徒传授,堪舆学才开始逐渐流传民间,开始仅流传在江西省,以后逐渐扩展到闽、粤、桂、湘、浙等省,进而流传全中国。作为江西抚州的士子,郭福安很可能钻研过风水术,是一文化人兼风水大师,才能在工作之余,踏勘风水地理,发现金山南面汀江“三折回澜”的风水宝地。

到宋乾道三年(1167年),经过100多年的辛勤耕作,郭福安开创的郭坊村,依傍汀江黄金水路优势,已逐渐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当时的上杭县知县郑稷,以“县治四迁屡经残劫,皆由治非其所”为由,奏请朝廷搬迁县治,于乾道四年(1168年)将县治从钟寮场迁至郭坊,从此金山脚下山环水抱的盆地成了上杭县治。

3.千年的格局从此奠定

随着官府大规模矿冶活动的结束,从元末明初起,金山作为采矿场渐渐湮没在历史的风尘里。紫金山上鬼斧神工、奇峰竞秀的景观,成为当地名胜。“金山晓旭”成为“杭川十景”之首,从明代以来,士民在山上修仙问佛,文人墨客登临金山题咏酬唱,成为上杭第一风雅之事。而当年郭福安发现并开村立业的郭坊村,在金山炉火熄灭之后,依托汀江,城池兴起,市井纵横,弦歌开始不绝于耳。到明清时代,科举人才辈出,获得了“一城书画半城诗”的美誉。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地质部门开始在紫金山下汀江岸边进行现代找矿。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地质专业大学生陈景河,毕业后来到紫金山参与地质勘探,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发现了“金帽子铜娃娃”的特大型铜矿。由于地矿部门得出“品位低、开采价值不大”的结论,紫金山金矿从中央到省一路下放,最终授予给上杭县自行开采。地质分队长陈景河因此被引进到紫金矿业的前身上杭县矿产公司担任经理。陈景河不负众望,带领紫金矿业因陋就简、艰难创业,率先在南方使用堆浸提金法,成功开发出紫金山金矿,让昔日的“贫矿”放出金色的光芒。金山之门刚刚开启,国际淘金者循声而至,外资横空插入,与主管部门签订合同,以1200万美元的投入,控股圈占紫金山,让紫金矿业靠边。陈景河在危中寻找“机”,调整战略,绝地反击,大干快上,抵制外资吞并。1997年,紫金山金矿产金量从1996年百名之外一跃成为全国25位,以一鸣惊人的实力赢得了国家黄金管理部门的认可。紧接着,陈景河成功实施紫金山千吨级揭顶大爆破,达到了震慑外商和转入露天开采金矿的双重目的,短短数年,紫金山金矿就成为“中国第一大金矿”,本土企业最终取得紫金山金铜矿矿权,澳大利亚矿商败走金山。进入新世纪,紫金矿业及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趁有色金属市场低迷之际,参与西部大开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借力资本市场,大显身手,并购控股了41座有色金属矿山,依靠资源和产能的急速扩张,成为市值超千亿元的(A+H股)上市公司、中国最大的矿产金生产商、第二大矿产铜生产商,美国《福布斯》2012年全球2000强第1198位。紫金山成为龙岩市千亿金铜产业的发祥地和龙头,到2018年总计在上杭县投资达到200多亿元,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造福了上杭一方。上杭因矿业建县,因矿业兴县,一千年后,历史惊人地进行了又一次轮回,紫金山最终奠定了现代上杭的文化、经济、城市格局。历史的发展最终应证了郭福安当年的眼光。


作者:傳长盛,闽西日报主任记者。

此文摘自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主编的《郭福安论集》P166,2020年12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