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开发一个操作系统有多难?答案出乎很多人意料

2022-08-27 22:37:15 822

摘要:操作系统不难做,难做的是生态。昨天新闻爆出,谷歌的安卓系统对华为断供了,华为失去对安卓系统的全部使用权限,只能使用 AOSP 继续开发新的安卓系统,特别是也不能使用Google相关服务了。据华为官方今年4月的数据显示,华为终端服务的全球用户...

操作系统不难做,难做的是生态。

昨天新闻爆出,谷歌的安卓系统对华为断供了,华为失去对安卓系统的全部使用权限,只能使用 AOSP 继续开发新的安卓系统,特别是也不能使用Google相关服务了。

据华为官方今年4月的数据显示,华为终端服务的全球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这不啻为一个足以让华为断臂的杀手锏,特别是海外市场,华为花了大力气打开的欧洲市场,将受到很大影响,打个比方,你能想象国内用户会买一个不能装微信的手机吗?

很多人有疑问,对于操作系统断供,与其受制于人,不如自主开发,举国之力开发一个操作系统能有多难?

那我们就抽丝剥茧来分析这个问题。

- 1 -

开发一个国产系统难不难?

首先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工作量非常大。举例来说,Windows XP 有代码4000万行,Windows 7 有代码5000万行,3.6版本的Linux 内核代码就有1590万行,而linux的发行版Debian系统代码行数达6500万行,而且这些代码还都是经过软件厂商反复精简的结果。

在资金上,微软在开发Vista所花费的研发费用超过了200亿美元,Linux仅内核据如果根据人员投入的规模,据测算也耗资数十亿美元。

在人员配置上,最明显的是开源的Linux,全世界的程序员都参与开发维护,而且还有红帽、Intel、IBM、甲骨文、微软这样的巨头也参与其中。

而且开发完还不算完,还要不断迭代升级,打补丁修漏洞,微软的XP系统是2001年推出的,去年才停止维护,也就是说微软已经维护XP系统18年了。

因此,要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必须要有非常庞大的财力和人力才能胜任。

从无到有开发一套系统,我不是专业的开发人员,只能说一下自己粗浅的理解,不依托已有成熟的编程语言比如C++、Java,而是从底层的汇编语言开始开发一个平均水平线以上的操作系统,工程量堪比登月。

商业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完全不切合实际,我们看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基本也是在Linux的基础上做二次开发,像是百度云OS,阿里OS、华为麒麟OS以及腾讯OS,全部都是二次开发,改动的代码数估计不到1/10。

但是如果有国家支持开发,举全国财力和人力集中攻关,财政拨个款,中科院、BAT抽调精干力量,几年内开发一套系统应该还是没问题的。你看北斗系统不也攻关下来了吗?

但是开发完系统就万事OK了吗?

- 2 -

系统开发简单,难的是生态

或者换一句话来说:中国能不能写出一款比肩windows/mac os/linuxndroid,获得商业上巨大成功、广泛应用的操作系统吗?

答案是,很难!

我们就以这次华为被断供的安卓举例,安卓成功的关键在哪?

1、系统不断优化和迭代,提供卓越的性能、易用性和稳定性;

2、海量的应用资源:全球开发者提供娱乐、工具、游戏等丰富的应用;

3、商业模式的成功:手机厂商授权费,应用市场费用,安卓的商业模式良性切成熟。

全球无数团队,基于安卓在源源不断地创意,开发新的应用,不断繁荣、优化这个生态,这就是生态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PC桌面霸主微软在移动端败北的原因。

说白了,当一个系统生态形成,想要颠覆它,已经非常困难,我们看看市场上几款落败的手机操作系统?

WP:巨头微软旗下的移动端操作系统,由微软主导和昔日手机巨头诺基亚加持,但是因为应用过少,最终没有拼过安卓和IOS;

BADA:手机巨头三星旗下的操作系统,曾经红极一时,但是因为应用等问题最后输给安卓;

塞班:诺基亚的智能操作系统,当年的神机N97就是这款系统,可惜随着诺基亚衰落而被人遗忘。

可见即使有技术和终端的支持,一个操作系统的成功还是太难了。

如果硬上呢?不在乎所谓的生态。

因为我们有14亿用户,强制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应用不足鼓励人员开发、移植,系统迭代也组织专人维护更新,凭借14亿用户足以支撑起一个操作系统,烧钱烧人烧出一个生态。

这里就要考虑成本和效率问题

安卓系统、Linux系统是由全球开发者共同开发和维护的,同时也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硬上无疑在可行性、成本以及效率上的风险更大,也有违初衷了。

- 3 -

国产操作系统不是没有,PC端基于Linux的红旗操作系统,移动端都是集于安卓,独立研发一套类似Linux和安卓的系统,有没有可能呢?投入产出是否合理呢?研发出来之后生态如何搭建?

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所以,我觉得开放协作依然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最符合成本和效率的选择,但是不妨做个“备胎计划”,逐步完善系统和搭建生态,以备万全。

就这样。

来源: 中产先生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