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20:36:56 | 浏览:15481
现代经济体系下,征信被誉为“经济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办理和使用信用卡、贷款申请,企业融资都离不开征信。数字经济时代,征信服务的重要性更是进一步凸显。一方面,我们对征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增加征信有效供给成为可能。如何推动征信体系高质量发展,更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
服贸会期间,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及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标普全球、标普信评和朴道征信共同协办的“2021中国信用论坛”上,来自监管机构、市场机构、研究机构的多位业内人士围绕“如何构建好征信体系,更好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信用评级机构目前存在哪些挑战”等市场关切的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技术赋能 完善征信体系建设
“当今社会,信用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用管理学科带头人吴晶妹表示,“现在的信用内涵特别丰富,信用包括诚信度、合规度、履约度三大维度,人们对信用的认识极大地提升了。”她强调,当前,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信用的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信用是一个资本要素,整个社会的治理和经济发展都按照信用进行配置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征信业“全国+地方”“政府+市场”双层双轮发展战略布局逐渐成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全国统一的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成为经济金融体系的坚实根基,是保障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委员、副主任马玉兰介绍。
不过,马玉兰也表示,当前,整个信用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供需的矛盾。在数据要素流通、信用信息应用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挑战,对经济新发展阶段的适配性也需要进一步增强。
朴道征信董事长赵以邗表示,要探索数据要素赋能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朴道征信将充分发挥股东单位优势,以个人征信业务为核心,推动构建完善的信用信息传递、信用产品供给等机制,积极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他强调,朴道征信将持续关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领域,提供优质的征信服务和产品,助力金融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吴晶妹建议,应该从立法、监管和顶层设计等方面寻求突破。“如果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征信,需要一个统一的征信法做支撑,所以法律要有一个立法突破。”
就征信业务的国际化发展与本土化适应方面,益博睿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刘雪斌表示,作为一家全球征信机构,益博睿一方面是做好中国征信国际化的市场助力;另一方面是服务好现有的所有金融机构客户。益博睿在8月份进行了突破性尝试,把全球18个国家征信报告、征信数据进行了中国的实时落地。“这是整个世界经济舞台的数据跨境,因为数据只有真正跨境流动起来,我们才能对数据的内在价值进行深挖,数据才有自己真正的商业价值。”刘雪斌说。
在吴晶妹看来,信用经济已经到来,怎样把全国的信用交易和信用数据监管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统一布局进行管理,真正实现数字化发展,需要优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管理。她表示,可以在授信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上嵌入信用科技服务,让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获得发展机会。“这有利于控制风险,保持和挖掘市场主体最大限度的增长活力。”
“从征信机构角度看,我们希望帮助中国的金融机构挖掘整个生命周期的最大价值,在整个经济周期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适应监管的要求,确定最优的定价。”刘雪斌表示。
完善行业生态 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
信用评级是资本市场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到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大局。在标普信评董事总经理、首席商务官周廉慧看来,信用评级行业跟征信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它主要的作用在于识别风险、参考定价、提高市场效率、助力融资环境的改善。“信用评级意在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也是在观测长期限的风险,如果信用评级本身有足够的前瞻性,就可以给市场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也会避免市场产生波动。”他表示。
8月6日,央行等五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降低监管对外部评级的要求。8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使用外部评级的自主性,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改革,决定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
在本次论坛上,多位嘉宾还围绕如何更好发挥信用评级作用发表了看法。中金公司(港股03908)投资银行部固定收益组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慈颜谊就此提出三点建议。“市场各方应积极探索新评级体系建立的技术路径,尽快解决投资准入、质押准入。”她建议,可考虑将发债人的股东、决策人和团队的个人都纳入征信体系,形成生态系的约束。此外,呼吁各地政府积极建设信用大省,希望各方积极构建信用中国。
周廉慧则强调了信用评级的几个标准。“首先,信用评级要有一个区分度,也就是要把信用质量的相对排序以一个相对准确的方式呈现给市场;其次,要有可比性,即要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可类比;再次,信用评级要有前瞻性,要基于现有的信息,利用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判断和与企业的充分交流,得出未来信用风险的参考信息;此外,伴随着前瞻性,还要有稳定性,评级如果经常有大幅度波动,评级的稳定性不好,对于市场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他表示。
对于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周廉慧认为,要建立非常严格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并坚定不移地执行相关纪律。他表示,希望通过业内共同努力,提升国内信用评级的质量,构建一个更加透明开放的市场。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
现代经济体系下,征信被誉为“经济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办理和使用信用卡、贷款申请,企业融资都离不开征信。数字经济时代,征信服务的重要性更是进一步凸显。一方面,我们对征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增加征信有
“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李克强总理在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通过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建设、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当天会议确定完善失信约束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为发
每年的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日,而在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9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与信用算力的品牌slogan“相信信用的力量”不谋而合。信用让消费更放心,意味着当前正需要加快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通
近年来,义安区把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作为引领乡风文明、优化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发挥普惠金融作用,推进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把牢党建引领“定盘星”以党建引领为中心,融合党建和金融合力,强化信
记者 康岩8月10日上午,济宁市大数据中心举办“数字强省看济宁,数字名企在身边”活动,省、市媒体代表及群众代表参观了济宁多家数字化建设优秀企业,此次活动让参与者更好地认识大数据、理解数字化,对于信息化、智慧化城市建设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大数据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 5月19日,济宁市任城区召开任城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通报济宁市任城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济宁任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专门的社会信用工作机构,4月30日,任城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动员
万物皆数,奔腾而来。初夏时节,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解放区更是充满了蓬勃发展的气息:解放区智慧指挥中心像高速运转的大脑,用大数据有条不紊指挥着全区多项工作;太行山脚下的焦作市5G产业园里,行业高端企业纷至沓来,集聚发展效
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互联网生态图书分社社长张彦红现场致辞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互联网生态图书分社社长张彦红,原蚂蚁金服高级运营、信用微课堂创始人纪森森,北京宜信致诚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大学生信用大使联盟秘书长张晓燕共同为
中新社浙江德清9月16日电 题:构建信用社会,需建立完备社会信用体系作者 孙忠一“在信用时代,以信用记录作为对公民、企业、社会组织等管理的数据基础,能够让信用与所有生产生活活动直接挂钩。”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合信用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高质量推进信用河南建设促进新发展格局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多项重点落实工作,如将诚信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学校、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办学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机制,加大对违规招
宁波市自2002年起提出打造“信用宁波”,多年来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构建了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支撑,以共建共享和协同监管机制为关键,以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为工作重点,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要内容的“123
人民网-福建频道在今年的疫情中,民营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保产保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部分企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作为“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民营经济大市,泉州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下关切企业诉求,借助信用数据价值精准扶持施策,为守信企业纾困解难,解决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依法依规、改革创新、协同共治的原则,以加
新华社上海12月24日电 题:信用将成“金招牌” 长三角共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新华社记者周琳、张紫赟、屈凌燕失信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个省骗一年就能骗30年——这样的行为,未来在长三角地区或将不复存在。记者近日获悉,国家发改委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依法依规、改革创新、协同共治的原则,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